新闻动态 /
2024年,“北京中轴线”申遗成功,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。和北京等城市一样,杭州也存在一条清晰的“中轴线”,你知道在哪吗?
相信不少老杭州都不陌生,就在今天的中山路历史街区。这里不仅保存着数量众多的文物保护单位(点),而且还散存着相当数量的历史建筑遗存,类型丰富、氛围浓厚。而关于它的来历,1100多年前的吴越国时期,就有了雏形……
“中轴线”是一座城市文化、社会、经济功能的生长线。溯古追今,杭州的“中轴线”不仅一直是杭州城的地理中心线,贯通南北,也是历代商业中心地带,长盛不衰。在南宋临安,还一度被命名为“御街”。
南宋御街示意图
吴越国时期的“中轴线”,沿着大运河
杭州“中轴线”有一个历史形成过程,始于吴越国时期。
吴越国之所以是中轴线的形成期,是因为钱镠才开始修建杭州“罗城”(杭州大城)。可以说,吴越国之前的隋唐时期,杭州的大城市形态都还没有完全形成,那就根本谈不上有没有城市中轴线这个概念了。
对照当代杭州,吴越国城墙走势。制图/张妍、叶丛
开皇九年(589),隋文帝杨坚完成统一大业,彼时,天下初定,江南地区局势却并不太平。开皇十一年(591),杨素奉命率领大军前往江南平叛。他以军事家的眼光和严谨作风,组织民众依山筑城,所建的就是最早的“杭州城”。历来讲隋杭州城,都认为是个大城,周长三十六里九十步,规模宏大。
钟毓龙的《说杭州》、魏嵩山的《杭州城市的兴起及其城区的发展》提出,隋代“杭州”,“其城范围,南起凤凰山,北抵今体育场路,东临东河,西濒西湖”。但是,这个大杭州城其实并不存在。杨素创建的杭州州城实质是一个军事堡垒性质的“子城”,面积较小,其周围约10里,位置在钱塘江北岸的柳浦西(今凤凰山东麓)。与此同时,西湖东北方位,还长期存在着钱塘县城,两城并峙。在整个隋唐时期,杭州历史上出现了一个“双城记”时代——南边杭州州城与北边钱塘县城(今宝石山东麓)遥相呼应。白居易有诗云,“州傍青山县枕湖”,是“双城记”的真实生动写照。
如果从钱镠所修罗城的形态来看,其实就是将隋唐的南州城、北县城连成一体。钱镠修城意在“为百姓计”,将已经比较稠密的民居都包容在内。
上一篇:写给股市沉浮的散户:炒股不光是心态好就可以!熬夜也要读完!
下一篇:没有了